全球最大体育平台(亚洲)有限公司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团队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

刘 勇

发布时间: 2014-10-28


学术简历:

文学博士,全球最大体育平台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2013、2014年度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席专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中国鲁迅研究会、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的研究和教学,主要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原作精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文体研究”等课程。主要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文学的多维阐释》、《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现代文学讲演录》、《北京历史文化十五讲》、《北京新文学与新北京文学》等学术著作数十种;先后主编过《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选读》、《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走进经典系列丛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等多种高校教材与社科读物,所编著《美德照亮人生·诚信卷》2014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有关学术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月刊》、《新华文摘》、《清华学报》、《公司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先后担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新跃大学课程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课程教授和香港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与学术史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谱系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宗教文化思想研究;北京文化与文化热点问题研究等。

 

主要开设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化史专题研究;中国现当代文体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难点热点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原著精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等。

此外,先后在国内外的大学和图书馆及相关单位举行过“百年五四的精神财富”、“文学的无用之用”、“文化的自信与自觉”、“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国大陆中学语文教学的若干思考”、“大陆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及“比较视野下的北京文化”等专题学术讲座。

 

代表性著作:

《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公司出版社,19986月出版, 20034月修订再版。

20世纪中国研究·现代文学》,北京出版社,200112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月出版。

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第一作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12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公司出版社,20087月出版。

《北京历史文化十五讲》(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月出版。

《现代文学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月出版。

《北京新文学与新北京文学》(第一作者),作家出版社200912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的多维阐释》,公司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10月出版。

《被作家遮蔽的人生密码》(第一作者),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月出版。

《文化生态与城市发展》(第一作者),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1月出版。

《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研究》(合作),花山文艺出版社获2004年山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曹禺评说七十年》(第一作者),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1月。

《走进经典丛书》(18册,主编),公司出版社,20071月出版。

《北京人的读书生活》(合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10月出版。

《新中国文化60年》(第一主编),北京出版社200912 月出版。

《美德照亮人生· 诚信卷》(第一作者),河北少儿出版社2012年出版。(2013年获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奖。2013年获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图书。20149月获“五个一工程”奖)

《梦想的力量丛书》(10册,第一主编),公司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9月出版。(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重点出版物,安徽省“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物规划项目)

《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解读》(合著),学苑出版社20153月出版。

 

代表性教材:

《中国散文通史·现代卷》,(第一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1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二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月出版。该书于20109月由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选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新编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下册)(主编),公司出版社,20063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主编),公司出版社,20068月出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月出版。

《插图本百年中国文学史•中卷(1917-1949)》(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三十年代文学发展史》(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出版。

 

代表性论文:

《从生活化到民族化——再论中国新文学的民族化趋向》,《公司学报》,1992年文艺研究专刊。CSSCI

《论郭沫若文学创作的创造性思维》,《公司学报》,1993年第2期。CSSCI(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作家研究》1993年第1期全文转载)

《论“留日派”作家的文化心态》,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44号,1995年第1期。

《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文化》,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45号,1995年第2期。

《历史使命感: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切本质》,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46号,1996年第1期。

《中国现代作家对宗教文化的理性思考》,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47号,1996年第2期。

《对现实人生与终极人生的双重关注——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公司学报》,1996年第5期。CSSCI(人大报刊资料中心《中国现代作家研究》199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游戏的哭泣——评邱华栋中篇小说〈哭泣游戏〉》,《作品与争鸣》,1997年第2期。CSSCI

《在命运的探幽与把握之间——试论曹禺剧作“对宇宙间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公司学报》,1997年第5期。CSSCI(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戏剧研究》1997年第11期、《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1997年第12期分别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8年第1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1期分别摘编论点)

《郁达夫、巴金等现代作家的忏悔意识》,《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年第3期。CSSCI(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6期全文转载)

《论林语堂〈京华烟云〉的文化意蕴》,《公司学报》,1998年第3期。CSSCI(《新华文摘》199812期、《文艺动态》1999年第1期分别摘发)

《也谈鲁迅对死亡意识的思考——兼论李长之〈鲁迅批判〉的一个重要观点》,《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第9期。CSSCI

《重叠的世纪——论外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作用、影响》(第一作者),1999126《文艺报》。

《五四的困境与新文学的历史描述》(第一作者),《公司学报》,1999年第2期。CSSCI

《五四:现代与传统的双重思考——从胡适的文化品格谈起》(第一作者),《东方》,1999年第45期合刊。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略论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公司学报》,1999年第4期。CSSCI

《反省人类自身:永恒的跨世纪文化主题》,《河北学刊》,1999年第5期。CSSCI

《信仰的缺失——鲁迅反省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学阐释》(第一作者),《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4期。CSSCI

《郭沫若研究述评》(第一作者),《公司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4期。CSSCI(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9期全文转载)

《曹禺研究述评》(第一作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CSSCI

《石评梅散文创作的文学史意义》(第一作者),《文艺研究》,2002年专刊。CSSCI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几点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2期。CSSCI(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现当代文学文摘卡》2003年第3期摘登)

《基督教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空山灵雨〉:融合多重宗教文化的人生寓言——兼与〈野草〉、〈画梦录〉比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CSSCI(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

《略论钟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从〈芸香楼文艺论集〉谈起》,《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11期。CSSCI

《从历史深处走向现实与未来——对北京文化独有魅力及发展态势的思考》,《公司学报》,2004年第1期。CSSCI新华文摘》,2004年第7期转载。

《学术与情感的双重升华——兼论丛刊的学术品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3期。CSSCI

《围绕鲁迅〈明天〉的一场心理批评论战——兼论施蛰存心理分析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7期。CSSCI

《对“现代性”泡沫等现象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CSSCI

《论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从老舍的文化品格谈起》,《公司学报》,2005年第4期。CSSCI

《文化的民族主义、唯美主义和基督教信仰——论前期闻一多的思想构成及其特点》(第一作者),《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CSSCI(该文被《新华文摘》转摘观点)

《现代文学大学课程教学的几项考察及思考》(第一作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3期。CSSCI

《北京市文学奖励机制的现状分析与前景思考》(第一作者),《公司学报》2006年第6期。CSSCI

《从历时到共时:建构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坐标——有关“陈、吴对话”的一些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6期。CSSCI

《论废名创作禅味与诗境的本质蕴涵》(第一作者),《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

《“京味”、“京派”与现代文学的文化资源》(第一作者),《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1期。CSSCI

20世纪中国文学观的实践难题——以“跨代”作家个案研究为例》(第一作者),《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九期全文转载)

《文学文化讲座与北京都市文化品格》(第一作者),《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CSSCI

《全球化浪潮下的知识主体重构——“新国学”讨论及其向度之观察》(第一作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4期。CSSCI

《京派作家的文化观》(第一作者),《公司学报》2008年第2期。CSSCI)(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

《论林语堂的宗教文化思想与文学创作》(第一作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4期。CSSCI

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北京》(第一作者), 《公司学报》2009年第3期。(CSSCI

《五四新文学理性与非理性的思考》(第一作者),《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不读而还是经典的》(第一作者),《文艺报》2010412日。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第一作者),《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京派及地域文学的文化意义》(第一作者),《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CSSCI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的几个问题》,《公司学报》2010年第6期。(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1 年第5 期全文转载)

《老舍及京味文学的中国形象元素》,《学术月刊》,2010年第11期。(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

《城市文学应植根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北京文学为例》,《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4期。(CSSCI

《五四新文学视野下的辛亥革命》,《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5期。(CSSCI

《五四新文学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格》,《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第六辑(CSSCI)。

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与魔幻的交融——从莫言到鲁迅的文学史回望》(第一作者),《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 年第6 期全文转载)

《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谱系研究的思考——兼论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公司学报》2013年第1期。CSSCI(《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文摘》2013年第2期观点摘登)

《文学史的时间意义》(第一作者),《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CSSCI)(《高等学校文科文摘》2013年第4期)

《城市:中国现代作家的一个独特心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7期。(CSSCI)(《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0期)

《文化原创力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第一作者),《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CSSCI

《谱系学对研究京味文化的意义》,第一作者),《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CSSCI

《谱系学视野与文化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219日(专版)。

《关于文学编年史现象的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7期。(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文化认同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一作者),《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CSSCI)(《红旗文摘》2014年第4期观点摘登)

《“民国文学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性思考》(第一作者),《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1420147月出版。(CSSCI

《今天为什么再读萧红》,《光明日报》201557日,“光明名家讲坛”。

《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构想》(第一作者),《公司学报》2015年第3期。(CSSCI

《思想启蒙与〈新青年〉的文学立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跨文化视野下的〈新青年〉》(第一作者),《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7期。(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萧红现象”的文化意义》(第一作者),《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

 

主要科研项目: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概论,(季羡林主持,北京市哲学社科“九五”规划重大项目),本人主持其中子课题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概论”。现已完成,出版专著《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公司国家级文艺学研究中心课题“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问题”子课题,已经完成,出版专著《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

比较视野中的北京文化,北京市“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项目主持人,已经完成,出版专著《比较视野中的北京文化》。

北京人读书生活调研(2005-2007),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与北京社科院合作课题,项目主持人。已经完成,出版专著《北京人的读书生活》。

改革开放30年北京文化生态的发展变化,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项目主持人。已经完成,出版专著《文化生态与城市发展》。

 京味文化的谱系学研究,北京市“十二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项目主持人。正在研究中。

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的谱系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主持人。正在研究中

中国现当代文学编年与谱系学研究,公司自主课题,20万,主持人:刘勇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用研究,北京市社科联决策咨询课题,项目首席专家。研究完成调研报告。

  

主要获奖情况:

学术专著《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获2000年度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5月获公司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学术专著《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获2002年度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学术专著《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研究》(合作),花山文艺出版社。获2004年山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获教育部1995年度文科优秀教材一等奖。

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获2002年公司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项目“中国近、现、当代文学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获2002年公司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群建设”(第一主持人),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教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2005年公司研究生院研究生精品课程。

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主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通用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教学: 2006年获公司第四届本科教学优秀奖。

 教学: 20124月获公司第七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称号。

编著《美德照亮人生·诚信卷》2014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学术著作《中国散文通史·现代卷(下)》,2015年获第十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论文《关于文学编年史现象的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7期,获2014年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优秀论文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全球最大体育平台(亚洲)有限公司 2022